想到这里,耿炳文突然明白了建文帝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建文帝只需要一个死了的皇叔,不需要一个活着的皇叔,打起仗来刀枪无眼,谁知道会不会伤到燕王,皇叔在战场上死了也很正常,而如果燕王阵亡,那这头功必然是大将耿炳文的。好嘛,皇上这是想让耿炳文来背锅呀。背锅也不是问题,但是看皇帝这个表现,最后很有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让耿炳文来陪葬他的皇叔呀,毕竟皇帝可以宣布自己没想让燕王死,是耿炳文自作主张。想通了这一点,耿炳文也明白自己这仗该怎么打了。
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耿炳文充分发挥自己擅长打防御战的特性,坚守真定城,就是要活活耗死朱棣,使得朱棣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投降,投降之后押送回京,怎么处置朱棣就是皇帝的事了,他耿炳文自然就可置身事外。不过这种可能很小,以朱棣的性格如果最后起兵失败,他很可能就会选择“杀身成仁”,而这才是耿炳文想要的。这样既完成了皇帝的任务,也避免自己被皇帝用来背黑锅。也正因此,耿炳文在兵败被征召回京后,曾给建文帝上书,其中毫不客气地指出,燕王是皇帝的嫡亲叔叔,各地的藩王都是太祖的亲儿子,皇帝为何全不顾亲情要加害于他们,这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可见,若不是建文帝曾试图搞骚操作扣锅给耿炳文,他也不至于此时大胆上书指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