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周元王封称他为“伯”。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商鞅巧用因间
商鞅,卫国人,又叫卫鞅。他年轻时胸怀大志,智谋超群,先在卫国谋事,不被重用,便到魏国,又不被重用。后来,秦孝公诚招天下各国贤能之士,卫鞅闻讯,遂弃魏投奔秦国。他向秦孝公论说富国强兵、变法革新的道理,孝公听了十分高兴,拜他为丞相,并通令群臣:“今后国政都要遵从卫鞅的指示去办,谁敢违抗,就是违抗寡人,就是抗旨不遵,一律办罪!”卫鞅在秦国受到重用,采取吴起“徙木立信”的方法,取信于民、施行变法。数年后,举国大变,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无盗贼,仓库充足,百姓勇于公战,不愿私斗。秦国富庶天下,秦孝公决定兴师伐魏,取回商于之地。这时,魏惠王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相国公叔之言,活活把一个大人才卫鞅丢失了。
公元前353年,齐、魏两国交战,魏师大败。卫鞅闻讯后认为伐魏取商于的机会到了,便对秦孝公说:“现魏国大败于齐国,我们可趁机伐之,即可逼其东迁,又可据我山河之固,向东争取各诸侯。到那时,秦国自然是天下的霸主了!”孝公大喜,依其言,任命卫鞅为大将,率兵伐魏。秦军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出发,直奔魏国,大兵压境吓坏了魏惠王。这时,公子卯挺身而出,说:“我曾和卫鞅是朋友,臣愿领兵前去迎敌,先讲和,如若不成,再用兵。”魏惠王稀里糊涂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