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山西蒲州府发生民变,百姓被迫逃入山中,康熙皇帝急派人前往招抚。与此同时,于五月十二日将山西百姓极为痛恨的原巡抚温保及布政使甘度革职,严拿至京,交与刑部议处。同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在谕令大学土等时说:“今噶尔丹已平,天下无事,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然官吏之贤否,民生之休戚所关。……朕恨贪污之吏,更过于噶尔丹。此后澄清吏治,如图平噶尔丹则善矣”。至七月二十三日,又以皇帝至宁夏时,“不赴行在朝觐”为由,将甘肃巡抚郭洪革职交刑部,“问拟枷责,命发黑龙江当差”。这样,康熙皇帝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便将山西、陕西、甘肃三地巡抚及部分布政使、按察使予以撤换,以惩戒私派,安定民生。尤其是,此三地督抚藩臬全由满人充当,康熙皇帝如此大批处置满洲高级官员,表明他察吏安民的坚定决心。
继蒲州民变之后,康熙三十六(1697)、三十七年(1698)两年之间,全国各地发生民变多起。这些小规模的民变使康熙皇帝感到不安,进一步推动了他以反对私派为中心的察吏活动,不仅私派激变者要受到严惩,而且一旦发现地方官吏有问题,不待激变,即予撤换。山东饥谨,百姓乞食,巡抚李炜竟不奏闻,康熙以“不知抚恤百姓”罪,将其革职;直隶巡抚沈朝聘以老病令其休致,命原任河道总督于成龙“以总督管直隶巡抚事”;云贵总督王继文来京陛见,因未陈奏属官贤否及小民疾苦,令其休致;山西新任巡抚倭伦,包庇属下知府亏空库银仓米,降三级调用,布政使齐世武亦因事降一级调用。四川布政使卞永式征收钱粮每两加派银一钱二分,除送四川巡抚能泰等银二万零二百两外,共入己银二万七千余两,按律应拟绞刑,以病故勿议,能泰被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原任山西太原府知府赵风诏,巧立税规,勒索银两,私吞银十七万四千余两,被拟斩立决。由此可见,康熙由重视民生、民变,而对官吏要求甚为严格,不仅严惩私派勒索小民者,即不关心民间疾苦者也受到相应的处罚。康熙皇帝从严整饬吏治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