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抒情,借驿寄梅花和鱼传尺素两个典故,表达虽有音讯传递却渺邈难归的孤苦伶仃。所以,亲友的问候对他来说,只是平添了无尽的恨。他没有苏轼那种超越苦难的高蹈智慧,同样被贬,苏轼可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却认为自己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味在绝望的深渊中哀吟。而作为一个在党争中的牺牲品,一个文弱书生,他哪里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望着眼前的东流水,他这样问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最后这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苏轼最为喜欢,将它书于扇面。郴江啊郴江,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山水相依多么好,你为什么偏要向老远的潇湘而去呢?他问山问水,问得莫名其妙又天真无比,山水无语,依旧留他在进退无据的困境中苦苦哀吟。
有时候,他像李煜一样沉于醉乡,以求暂时的解脱。在暂时忘却现实困境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如李煜一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忘形。真想,这样的忘形时刻能久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醉乡春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