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时少听胡参谋意见
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人,不管头脑有多么聪明,股市一跌就会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最好的股票也拿不住,最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受别人影响的。与其说是他在决策,还不如说是别人在“代”他做决策。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身上,同样也发生在意志坚强、立场坚定的投资者身上。“百人言虎”的情形,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彼得·林奇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1977年5月,彼得·林奇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不久,就用整个基金资产总规模的3%,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华纳公司的股票。他看好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当时它因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导致基本面恶化,彼得·林奇把它归为一只潜在的困境反转型大牛股。
几天后,一位专门追踪华纳股票的技术分析专家打电话给彼得·林奇,彼得·林奇一向对研究股价走势的技术分析派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貌随口问了他一句对华纳公司股票有什么看法,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过度上涨”。
大约6个月过去了,华纳公司的股价从26美元上涨到32美元。彼得·林奇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那位技术分析派在该股26美元时就称“过度上涨”了,那么现在呢?现在是不是“极度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