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NGO组织和竞争对手经常批评中国矿业公司通过行贿手段来获得开采矿产的权利,中国企业家在非洲的腐败行为也被媒体广泛报道了。例如,南苏丹驱逐了当地一家中马合资石油公司的管理者,他面临一项815百万美元的石油偷窃指控;基伍地区的两名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员由于流氓做法而被刚果指责;两家中国公司涉嫌贪污,被阿尔及利亚法院禁止参加公开收购要约;加蓬取消了一项不公平的资源交易;NGO的保育组织谴责中国企业在亚洲和非洲非法交易象牙和犀牛角。与此同时,在中国,试图走捷径和违反标准的商业实践了导致一系列婴儿奶粉、食用油、鸡蛋和肉类等食品丑闻,还有受污染的血液稀释剂、不合格的汽车零部件、设计不良化学品和电子用品等。美国和欧洲的媒体报道了一些西方工业供应商正在移离中国,对中国公司和产品的信心严重下降,这种趋势亟须得到遏制。对这种根深蒂固、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采取应对措施,不仅需要制定相对完善的规则和标准,还必须实施严格的司法和执法。
中国资源开发极大地影响了非洲和亚洲的人们,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必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与当地的关系,增强海外企业社会责任,以避免严重损害中国的形象。